為什麼大家突然開始討論「拾七」?
我第一次聽到「拾七」這間火鍋店,是在台中朋友口中聽來的——他說這家是輕井澤集團旗下、CP值超高的石頭火鍋專門店。當時我只想著:不就是火鍋?但真正吃過之後,我才明白,原來那份從炒鍋香氣、菜盤擺盤,到冷藏肉品的細節處理,確實與一般連鎖火鍋不同。
但讓我沒想到的是,近期網路上忽然爆出拾七即將「結束營業」的消息,引起一片譁然。很多人都在問:不是生意很好嗎?不是大家都在排隊嗎?為什麼會突然結束?這篇文章,我想從一個常客的角度,來整理關於「拾七」的全貌:它是什麼?為什麼這麼受歡迎?現在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
拾七是什麼餐廳?來自輕井澤集團的職人火鍋代表
如果你知道台中知名的「輕井澤火鍋」,那你絕對對它的姊妹品牌「拾七石頭火鍋」不會陌生。拾七是由輕井澤餐飲集團打造的第三個品牌,創立之初就主打「有質感的平價石頭火鍋」,延續了輕井澤一貫的高C/P值、高設計感餐廳風格,卻又更貼近庶民的火鍋魂。
輕井澤集團的創辦人郭秋明,本身就來自台中,在創立輕井澤前,曾在傳統市場、火鍋店累積多年經驗,對於台灣人「吃火鍋」的偏好非常敏感。他在打造拾七這個品牌時,並不是為了再開一間高檔鍋物店,而是回歸到最樸實的「石頭火鍋」這個品項本身,把炒鍋香氣、湯底厚度與肉品品質全都做到極致。
拾七不只是把石頭火鍋變得更美、變得更文青,而是真的從「一鍋好火鍋」的角度出發,設計菜單與空間。我記得第一次去吃時,就被那個像藝廊般的候位空間嚇到,內用區也不像傳統火鍋店那麼油膩吵雜,而是乾淨俐落,還帶點日系質感——很難不愛。
為什麼大家喜歡吃拾七?從價位到氣氛都剛剛好
說真的,拾七會這麼受歡迎不是沒有原因。對我來說,它剛好踩在一個「不貴、但又不隨便」的平衡點上。你可能不會為了慶生特別來這裡吃火鍋,但卻很容易在平日下班、假日想聚餐時,自然地想到「要不去吃拾七吧?」
首先,價格親民卻不廉價。大多數餐點落在300–500元左右,湯底、主食、飲料甚至甜點都給得大方,整體份量與擺盤感也非常到位。再來就是空間設計——我敢說很少有石頭火鍋店能把環境打造得這麼文青、這麼有風格,不管是店外的候位空間,還是店內的木質與灰階色調,都很有設計感,完全不像傳統印象中熱鬧吵雜的火鍋店。
我也問過不少朋友,他們都說拾七就是「吃得好、拍得美、價格不會心痛」。在這個價位帶中,還能吃到經典的炒鍋香氣、嚴選肉品、手炒湯底,真的算是很有誠意的一間店。
大家來拾七都吃什麼?三樣我每次必點的菜單推薦
說到拾七,菜單其實不複雜,但總有幾道是我每次去都必點的。首推絕對是他們家的 石頭火鍋。那種現場爆炒洋蔥、蒜頭再加入高湯的香氣,真的會讓人瞬間肚子餓。這鍋不只是吃味道,更是看一場秀,尤其在冷天或心情低落時來上一鍋,療癒感滿分。
接著是我私心最愛的——剝皮辣椒雞湯燒鍋。這道的湯頭鹹香微辣,喝一口立刻開胃,雞肉給得很有誠意,每塊都燉得軟嫩又入味。我常常一個人也點這鍋,因為吃完真的超滿足。
如果是朋友聚餐,雙主餐火鍋絕對值得一試。可以一次選兩種不同肉品,牛豬雙拼最受歡迎,也有朋友會挑牛加雞、豬加羊,變化性高又能一次吃過癮。
拾七的餐點份量不小,但因為搭配的菜盤、新鮮肉品與濃郁湯頭實在太吸引人,每次都吃到最後一口還覺得有點意猶未盡。
拾七 vs 輕井澤,有什麼不同?
其實很多人第一次接觸拾七,都是因為「輕井澤集團」的招牌。但吃過之後就知道,拾七真的不是輕井澤的複製品。兩者雖然同屬一個體系,但從用餐氛圍、菜單設計到整體風格,還是有滿明顯的區隔。
以我自己的感受來說,輕井澤偏向經典穩定路線,湯頭與品項都比較保守,有一種家庭式的熟悉感。而拾七則多了一點「現代感+輕日式」的格調,不論是裝潢、用餐空間還是湯頭選擇上,都更年輕、更多變。像是剝皮辣椒雞湯燒鍋,這在輕井澤就找不到,這種特別款也是我會特地跑拾七的原因之一。
另外一個很關鍵的差別就是:「拾七不接待12歲以下孩童」。這點當初我也覺得很特別,後來才發現他們的定位就是偏向靜謐、慢食、偏熟齡與情侶的客群,讓整體用餐氛圍更沉穩、沒有吵鬧干擾。對於我這種工作一整天想靜靜吃火鍋的人來說,真的非常加分。
拾七是倒閉嗎?還是有其他原因?
當我看到「拾七即將於 2025 年 8 月 31 日結束營業」的新聞時,第一時間真的是震驚。這麼熱門、每到用餐時間幾乎都客滿的火鍋店,怎麼會說關就關?但如果深入看消息與分析,其實這並不完全是「經營不善」導致的倒閉。
根據新聞與內部人士的說法,有幾個主要因素影響這次的停業決定:
-
租約問題與周邊環境變動:拾七所在的公益路黃金地段,房租高漲,加上都市更新、商圈結構轉變,讓營運壓力越來越大。
-
人力與經營模式的調整:輕井澤集團近年策略調整,將資源集中在更具品牌競爭力與高價值的餐飲品牌上。
-
品牌升級與轉型佈局:坊間傳聞拾七結束營業後,原址將轉型為集團旗下人氣更高的「茶六燒肉堂」新門市,代表這不是「收掉」,而是「換品牌經營」。
如果你常常注意輕井澤集團的佈局,其實不難發現「茶六燒肉堂」在這幾年聲勢迅速上升,不僅網評超高,訂位更是一位難求。茶六本身就是同集團旗下更高價位、高體驗的品牌路線,強調高品質肉品、寬敞空間與沉浸式服務,在市場接受度與回購率上都相當亮眼。也因此,將黃金地段的資源轉向茶六,不只是經營上的理性選擇,也可能是集團下一階段的核心佈局。
所以說,拾七的停業與其說是倒閉,不如說是「階段性任務完成」或「策略轉換」。雖然有點不捨,但也能理解集團想把品牌價值再往上推進的用意。
這次拾七停業有預警嗎?
如果你問我:「這次拾七關店,有預兆嗎?」說實話,身為常客的我真的沒有預感。平常去吃,人潮還是多、餐點依舊穩定,從沒看出有什麼營運上的問題。但仔細回想,其實還是有些蛛絲馬跡。
第一,訂位制度變鬆。以前熱門時段常常需要提前幾天預約,但從今年五月開始,有時候臨時訂位也能訂到位置。當時我只覺得是人潮趨緩,沒想到其實可能跟「不再主力推廣拾七」有關。
第二,官方對於品牌曝光逐漸減少。**輕井澤集團近一年來主力放在「茶六」和「有之和牛」等高端品牌,拾七的廣告、行銷活動變得相對低調,連社群經營也不像以往那麼活躍。事後看來,這些也許都是集團已經著手品牌調整的跡象。
第三,突然宣布停業日期。2025年7月官方社群才突然宣布「拾七預計營業至8月31日」,沒有提前數月預告,也讓許多老主顧感到錯愕。有些網友甚至說「這種人氣店竟然說關就關」,但也從側面反映出這是內部長期盤算下的策略性調整,而非突發狀況。
總的來說,對大眾來說是「沒有預警」;但如果回頭看,集團內部的動向早已默默透露出他們的下一步。
聽說拾七原址要變成茶六?真的假的?
當我看到「拾七要結束營業」的消息時,第一個反應當然是震驚。但沒多久,坊間開始流傳一個消息——原址將轉型為「茶六燒肉堂」的新門市。一開始我也以為是網友猜測,但陸續有媒體報導出來,連輕井澤集團也間接證實了這個說法。
從行銷策略的角度看,這其實不是關門大吉,而是品牌升級與空間再配置。茶六本來就是集團內人氣最旺的品牌之一,每次用餐時間都是排隊名單爆長。現在如果將拾七原有的空間與資源投入到茶六,很有可能讓營運效益最大化。
這讓我理解到,拾七的關店不是因為「撐不下去」,而是集團針對市場趨勢所做的調整。從平價火鍋轉往高單價燒肉,代表整體客群與商業模式正在轉型。身為吃了好幾年的老主顧,當然感到不捨,但也不能否認——茶六的確有它吸引人的地方。
所以,說拾七是「收掉」其實不太精確,它更像是「讓位給集團的下一階段佈局」,只不過犧牲的是我們習以為常的那份日常感。
【網友怎麼說?】留言區熱議彙整
當消息一出,我第一時間就上 PTT、Dcard 和臉書看看大家怎麼說,結果真的一堆人和我一樣錯愕。以下是我看到最有感的幾句留言,簡直說出我們的心聲:
「我從大學吃到現在出社會七年,沒想到要說再見了…」
— Dcard 用戶
「每次回高雄必吃拾七,剝皮辣椒雞湯永遠不膩。」
— IG 留言區
「不是說要收,是要變茶六?這操作真的滿聰明,但我還是想念火鍋。」
— PTT 鄉民
「又是一家有記憶點的品牌要說再見了…希望茶六能保留一點原味。」
— Facebook 社團網友
這些留言讓我意識到,拾七不只是家火鍋店,它早就變成很多人「生活的記憶點」。聚餐、慶生、下班後的一鍋熱湯,現在都只剩倒數了。
輕井澤拾七火鍋歇業事件統整資訊
歇業店家與時間
-
品牌名稱:拾七石頭火鍋(輕井澤餐飲集團旗下品牌)
-
歇業時間:2025年8月31日正式停止營業
-
歇業店數:全台3間分店皆結束營運
-
台中永春店
-
台中昌平店
-
高雄中山店
-
官方說明
-
公告原文:「因營運考量,拾七石頭火鍋將於2025年8月31日結束營業,感謝一路相挺的支持。」
-
公告位置:張貼於三家分店門口與拾七官方社群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