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拾七石頭火鍋」將於 2025 年 8 月底正式結束營業
近期,台中火鍋圈出現了一個讓許多老顧客錯愕的消息——由輕井澤餐飲集團經營的 「拾七石頭火鍋」將於 2025 年 8 月底正式結束營業。這家曾被譽為「平價卻有質感的火鍋代表」的餐廳,不僅多年來維持高人氣,更是許多人日常聚餐的首選。消息一出,立即在 PTT、Dcard 與 Facebook 美食社團掀起熱議,不少網友直呼「又是一家有記憶的餐廳要說再見了」。
作為長期的常客,我第一次聽到「拾七」是來自台中朋友的推薦。當時他只淡淡地說:「這是輕井澤旗下的火鍋品牌,便宜又好吃。」我半信半疑,直到親自品嚐後才真正理解——那份從現炒鍋香、講究的菜盤擺設,到冷藏肉品的品質,都明顯不同於一般火鍋連鎖。這也解釋了,為什麼它能在競爭激烈的公益路美食戰區立足多年。

為什麼大家突然討論拾七?
拾七消息爆出背景
2025 年 7 月底,台中與高雄的火鍋迷被一則新聞震驚:輕井澤集團旗下的拾七石頭火鍋,將於 8 月 31 日全面停止營業。這個消息在第一時間迅速佔據各大社群版面,因為拾七一直是中南部火鍋市場的高人氣品牌。不同於單純漲價或調整菜單,這次是直接結束營業,讓許多常客感到錯愕。
常客與網友的第一反應
許多老顧客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「怎麼可能?」。畢竟,無論是台中公益路商圈,還是高雄中山店,拾七在用餐時段幾乎總是客滿。網友在 PTT、Dcard、Facebook 美食社團紛紛留言,不少人直言這家火鍋店已經成為「生活習慣的一部分」。有人說:「大學到出社會,一直都有拾七陪著,沒想到這麼快就要說再見。」這樣的心聲,顯示拾七不只是餐廳,而是許多人青春與生活記憶的承載。
為什麼這個消息引起全台關注
拾七的停業之所以會引起這麼大迴響,有幾個原因。首先,它背後的經營者是台中知名的 輕井澤餐飲集團,該集團旗下品牌包括輕井澤火鍋、茶六燒肉堂、有之和牛,都是排隊名店,市場地位穩固。其次,拾七並不是冷門餐廳,而是常年高人氣、評價優良的代表,讓人難以把「停業」與它連結。最後,消息來得突然,官方在 7 月才公告 8 月底停業,留給顧客的緩衝時間非常短,進一步放大了震撼感。
整體來說,拾七的停業讓人感受到的不只是失落,更是「時代感」的衝擊。它代表了一個階段性的落幕,也讓人開始思考餐飲市場的變化:為什麼一家生意看似興隆的火鍋店,卻會選擇在巔峰時刻收攤?
拾七品牌介紹與特色
輕井澤集團的餐飲版圖
要理解拾七的定位,必須先認識它的母品牌——輕井澤餐飲集團。這家來自台中的餐飲企業,由創辦人郭秋明打造,旗下品牌包含 輕井澤火鍋、茶六燒肉堂、有之和牛 等,每一個都是市場上知名的餐飲代表。輕井澤集團的共同特色在於:以合理價格提供高質感的用餐體驗,結合空間設計與餐點品質,成功吸引了廣大消費族群。拾七作為第三個品牌,自然延續了這樣的經營哲學。
拾七的品牌定位與市場角色
不同於輕井澤火鍋偏向家庭聚餐,或茶六燒肉堂鎖定中高端燒肉市場,拾七選擇了石頭火鍋這個傳統品項作為切入點。它並不是走高價豪華路線,而是強調「平價卻不隨便」。價位落在 300–500 元區間,卻能享受到現炒香氣、嚴選冷藏肉品與豐富菜盤。這樣的策略讓拾七成為年輕族群、上班族、情侶聚餐的常見選項。它的成功關鍵在於,把一個庶民化的火鍋品類,重新包裝成兼具質感與實惠的選擇。
店內設計與用餐氛圍
拾七的魅力不只在餐點,空間設計與用餐氛圍更是一大亮點。走進店內,你會發現它延續了輕井澤集團「高設計感」的一貫風格。候位區像是小型藝廊,木質調與灰階色彩的搭配,讓人感覺安靜而舒適。與傳統火鍋店熱鬧、嘈雜的印象不同,拾七營造出一種「慢食」氛圍。更特別的是,它明確規定 不接待 12 歲以下孩童,這讓用餐空間更安靜,也吸引不少上班族與情侶,把這裡當作下班後或週末小聚的理想場所。
綜合來說,拾七的特色就在於「質感+庶民價格」的組合。它既沒有拋棄石頭火鍋的傳統靈魂,也不是單純的文青包裝,而是實實在在把 火鍋好吃的本質與 舒適氛圍結合在一起,才會在短短幾年間快速累積人氣。
菜單與必點餐點
石頭火鍋:靈魂湯底與現炒香氣
在拾七,最經典的招牌毫無疑問就是 石頭火鍋。不同於一般連鎖火鍋直接給上湯底,拾七的石頭火鍋強調「現炒儀式感」:先爆香洋蔥、蒜頭與醬料,再加入高湯,鍋底香氣四溢。這一過程不僅挑動食慾,也成為顧客眼中的「看秀體驗」。正因為湯底厚實有層次,搭配各式肉品與蔬菜時,能展現出最道地的火鍋風味。
剝皮辣椒雞湯:人氣必點的溫潤辣感
另一道深受顧客喜愛的選擇是 剝皮辣椒雞湯鍋。湯頭鹹香中帶著微辣,喝起來溫潤又開胃,非常適合台灣人偏好的重口味。雞肉給得大方,每一塊都燉得軟嫩入味,是不少顧客在冬天必點的「暖心鍋」。這道菜單甚至讓許多人專程為它回訪,成為拾七的代表作之一。
雙主餐火鍋與經典配菜
如果是朋友聚餐,雙主餐火鍋則是人氣選項。能一次選兩種不同肉品,最常見的組合是牛+豬,但也有人偏好牛+雞或豬+羊,變化性高又能吃得盡興。配餐部分,拾七的菜盤不僅份量十足,擺盤更顯用心,蔬菜新鮮度高,搭配冷藏肉片,讓整體用餐體驗更加完整。
平價卻高質感的價位設計
拾七的價格定位在 300–500 元,看似中價位,卻給足了內容:湯底、主食、肉品、菜盤、甜點與飲品幾乎一應俱全。這樣的「大滿貫套餐」組合,在消費者心中自然留下「高 CP 值」的印象。相較於一些平價火鍋店的快速消費模式,拾七更像是一種「兼顧價格與享受」的選擇。
| 菜品名稱 | 特色 | 價格範圍 | 推薦族群 |
|---|---|---|---|
| 石頭火鍋 | 現場爆炒湯底,香氣濃郁,是拾七的靈魂招牌 | 約 350–450 元 | 第一次用餐者、火鍋控 |
| 剝皮辣椒雞湯鍋 | 鹹香微辣,雞肉軟嫩,冬天必點 | 約 380–480 元 | 重口味愛好者、單人用餐者 |
| 雙主餐火鍋 | 一次選兩種肉品,份量足夠適合分享 | 約 450–550 元 | 朋友聚餐、家庭聚會 |
為什麼拾七受歡迎?
價格定位與 CP 值
拾七能在短時間內累積高人氣,最關鍵的因素就是「價格剛剛好」。一鍋平均 300–500 元,不屬於高價豪華,也不是廉價速食。這種中價位,讓學生族群不會覺得負擔過重,上班族也能把它當成平日聚餐的好選擇。更重要的是,這個價格附帶的餐點內容相當完整:現炒湯底、冷藏肉片、新鮮菜盤、甜點與飲品,組合成「一鍋到底」的滿足感。相比之下,其他同價位火鍋品牌往往只能兼顧其中一兩個面向,這就是拾七的競爭優勢。
文青感環境與聚餐氛圍
除了餐點,拾七的另一大特色是「環境氣氛」。它延續了輕井澤集團的設計思維,把火鍋店打造成文青系餐廳。無論是木質調座位、灰階色調,還是乾淨俐落的桌面擺設,都給人一種「舒適但不隨便」的感覺。與傳統火鍋店熱鬧嘈雜的場景不同,拾七更像是一個能安靜聊天、專注用餐的地方。加上 不接待 12 歲以下孩童 的規範,讓餐廳氛圍更沉穩,適合下班後想放鬆、或情侶想要共度晚餐時光。
消費族群分析
從消費習慣來看,拾七的客群涵蓋非常廣:
-
學生族群:價格親民,適合朋友聚餐或慶祝小場合。
-
上班族:地點多在交通便利的市區,適合下班小聚或同事聚餐。
-
情侶族群:安靜氛圍+文青設計,讓用餐變得更有儀式感。
-
家庭成員(成年為主):因為不接待孩童,所以較常見的是父母帶已成年的孩子一同用餐。
這樣的定位讓拾七成為「誰都能接受」的餐廳。你可能不會特別把它當作慶生首選,但卻會在週末聚會、臨時想吃火鍋時,很自然地說一句:「要不要去吃拾七?」這種「無壓力、隨時都能來」的特質,正是它深受喜愛的原因。
拾七與輕井澤的差異
菜單差異
雖然拾七與輕井澤同屬一個集團,但兩者的菜單設計卻有明顯差別。輕井澤火鍋以「經典路線」為核心,湯頭偏向清淡、傳統,主打家庭取向,菜單選項相對穩定。而拾七則更年輕、更具實驗性,例如推出 剝皮辣椒雞湯鍋 這樣的特色款,讓人感覺新鮮有趣,也更貼近年輕消費者喜歡的重口味。
目標客群不同
輕井澤鎖定的主要是「家庭聚餐」與「多人共享」,因此環境氛圍更熱鬧,服務設計也傾向快速上菜,方便大人小孩一同用餐。相反地,拾七則選擇「情侶、上班族、朋友聚會」的族群,不接待 12 歲以下孩童的規範,也讓整體氛圍更安靜,少了孩童奔跑喧鬧的情境。
用餐氛圍對比
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,輕井澤像是「家常味的安心感」,而拾七則是「日系質感的輕奢感」。輕井澤的裝潢走親民實用路線,適合全家大小;拾七則以文青簡約風格為主,空間設計更乾淨俐落,候位區甚至像個小型藝廊。兩者的差異,讓它們在市場中互補,而不是互相競爭。
| 比較項目 | 拾七石頭火鍋 | 輕井澤火鍋 |
|---|---|---|
| 品牌定位 | 平價文青風,主打石頭火鍋特色 | 經典火鍋品牌,家庭聚餐取向 |
| 菜單特色 | 剝皮辣椒雞湯鍋、雙主餐組合,創新湯底 | 傳統湯頭為主,菜單穩定少變化 |
| 客群定位 | 學生、上班族、情侶、小團體 | 家庭、多人聚會、親子族群 |
| 用餐氛圍 | 安靜、質感、文青感強烈 | 熱鬧、親切、適合闔家 |
| 孩童規範 | 不接待 12 歲以下孩童 | 親子友善,孩童可入內用餐 |
拾七停業事件解析
租金與地段因素
拾七最早選址於 台中公益路商圈 與 高雄中山路地段,這些地方素有「黃金商圈」之稱,人潮密集、品牌林立。然而,隨著都市更新與房地產價格高漲,店面租金持續飆升。根據業界人士透露,公益路一帶的租金在近五年間上漲超過 30%,這對於主打「平價火鍋」的品牌而言,經營壓力不小。即便生意興隆,高額租金仍然成為壓垮營運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人力與經營模式調整
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 人力資源。台灣餐飲產業普遍面臨缺工現象,特別是需要現場爆炒的石頭火鍋,更仰賴廚房與服務人員的熟練度。拾七雖然人氣高,但也意味著員工需承受高強度的工作量。輕井澤集團近年開始調整策略,將更多資源集中在「服務效率高、單價更高」的品牌,例如茶六燒肉堂與有之和牛,這也讓拾七在集團的發展藍圖中逐漸退居次要。
品牌轉型:茶六燒肉堂的崛起
近幾年,輕井澤集團內部最受矚目的品牌莫過於 茶六燒肉堂。它以高品質肉品、沉浸式服務與高價位取向,在消費市場掀起一股「質感燒肉熱潮」。相比之下,拾七的定位雖然穩固,但在品牌價值與市場區隔上,顯然不如茶六具備更高的獲利潛力。因此,將拾七的黃金店面轉換為茶六門市,不僅能最大化資源效益,也符合集團「品牌升級」的長期戰略。
綜合分析:不是倒閉,而是轉換
值得強調的是,拾七的停業並不是因為「生意不好」。相反地,它一直維持高人氣,只是 集團的策略性轉換 導致它結束營業。從租金壓力、人力配置,到品牌升級,這一連串的原因構成了拾七走入歷史的脈絡。換言之,這不是單純的「經營不善」,而是餐飲集團在市場競爭中所做的理性抉擇。
市場與社群反應
網友留言熱議
消息一出,網路立即炸開。無論是 PTT、美食版、Dcard 校園版,還是 Facebook 美食社團,都充滿了「不敢相信」的留言。許多人直言:「大學到出社會,聚餐幾乎都選拾七」、「沒想到這麼快就要說再見」。這種驚訝與惋惜,說明拾七在消費者心中已不只是餐廳,而是一種生活習慣。
在地顧客的情感連結
特別是台中與高雄的在地顧客,對拾七有更深的感情。有人分享:「每次下班後跟同事去吃,光聞到炒洋蔥的香氣就覺得放鬆。」也有人說:「剝皮辣椒雞湯,是我冬天最期待的一鍋。」這些回憶性的分享,凸顯了拾七在顧客日常生活中的陪伴角色。它並非單純提供一餐,而是塑造了一種「聚會與慰藉的場景」。
社群觀察:從 PTT 到 Dcard 的聲量
透過社群觀察可以發現,拾七停業的討論集中在三個主題:
-
震驚與不捨:「不是生意很好嗎?為什麼要關?」
-
策略分析:「聽說會換成茶六,這其實是品牌升級吧?」
-
回憶與感性:「每次聚餐都在這裡,突然沒了,好像少了一部分青春。」
這些討論不僅表達了顧客的情感,也反映市場對餐飲品牌轉型的高度關注。特別是「換成茶六」的說法,更引起熱烈討論,因為這代表集團對黃金地段資源的重新分配。
| 平台 | 網友留言 |
|---|---|
| Dcard | 「我從大學吃到現在出社會七年,沒想到要說再見了…」 |
| 「每次回高雄必吃拾七,剝皮辣椒雞湯永遠不膩。」 | |
| PTT | 「不是說要收,是要變茶六?這操作真的滿聰明,但我還是想念火鍋。」 |
| 「又是一家有記憶點的品牌要說再見了…希望茶六能保留一點原味。」 |
拾七停業資訊統整
停業日期與分店名單
根據官方公告,拾七石頭火鍋將於 2025 年 8 月 31 日正式結束營業。這次停業並非單一門市調整,而是全台三家分店同步歇業,包括:
-
台中永春店
-
台中昌平店
-
高雄中山店
這三間分店皆位於交通便利、商業活動熱絡的地段,過去一直是聚餐熱門地點。如今同步結束,顯示這並非單純的營運調整,而是集團策略性決策。
官方公告摘要
拾七在社群與門市公告中明確指出,結束營業是「因營運考量」。官方致謝聲明中寫道:「感謝一路相挺的顧客支持,拾七石頭火鍋將於 2025 年 8 月 31 日結束營業。」。雖然文字簡短,但仍透露出品牌決策的果斷。沒有提及財務困難或其他危機,反而更像是「集團內部資源再配置」的一部分。
未來動向與空間再利用
值得注意的是,市場傳聞與媒體報導皆指出,拾七原址將改為 茶六燒肉堂 新門市。若屬實,這意味著輕井澤集團將把黃金地段的資源轉向更高單價、更具品牌價值的餐飲品牌。對消費者而言,雖然失去了一個熟悉的聚餐選擇,但換來的是另一個同集團的人氣品牌,這也讓部分顧客心情複雜:既期待茶六的新據點,又懷念拾七的日常感。
| 項目 | 內容 |
|---|---|
| 品牌名稱 | 拾七石頭火鍋(輕井澤餐飲集團旗下) |
| 停業時間 | 2025 年 8 月 31 日 |
| 停業店數 | 全台 3 間(台中永春店、台中昌平店、高雄中山店) |
| 官方公告 | 「因營運考量,拾七石頭火鍋將於 2025 年 8 月 31 日結束營業,感謝一路支持。」 |
| 後續規劃 | 市場傳聞:原址將改為茶六燒肉堂新門市 |
拾七停業Q&A
Q1:拾七是什麼樣的餐廳?
拾七是 輕井澤餐飲集團旗下 的第三個火鍋品牌,主打「平價卻有質感的石頭火鍋」。與傳統火鍋店不同,拾七將重點放在「炒鍋香氣」與「用餐氛圍」的結合。顧客可以看到服務人員現場爆香洋蔥、蒜頭,再加入高湯,整鍋火鍋因此更添層次感。不僅如此,拾七也在空間設計上投入大量心思,將餐廳打造成文青系聚餐場域,讓火鍋吃起來不只是美味,更是一種舒適體驗。
Q2:拾七和輕井澤有什麼不同?
雖然兩者同屬一個集團,但定位完全不同。輕井澤火鍋 比較偏向「家庭聚餐」路線,湯頭與菜單選項較傳統穩定,適合大人小孩一起享用;而 拾七石頭火鍋 則偏向「年輕族群、上班族、情侶聚餐」,特色在於更具設計感的環境與創新湯底,例如剝皮辣椒雞湯。除此之外,拾七還明文規定不接待 12 歲以下孩童,確保用餐氛圍安靜,這也是兩者間最大的不同。
Q3:拾七的菜單有哪些特色?
拾七的菜單設計走 簡單卻不單調 的路線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石頭火鍋,爆炒湯底香氣濃郁;再來是 剝皮辣椒雞湯鍋,以溫潤微辣的湯頭收服眾多顧客;另外,雙主餐火鍋 也深受喜愛,可以一次享受兩種肉品搭配。價格大多落在 300–500 元區間,卻包含湯底、菜盤、主食、甜點與飲品,讓消費者覺得物超所值。這樣的菜單設計,既保留傳統火鍋的靈魂,也融入現代餐飲的「精緻感」。
Q4:為什麼拾七要結束營業?
拾七停業的原因並非「生意不好」,而是受到多重因素影響。首先,店面多位於台中公益路、高雄中山路等黃金地段,隨著房租持續上漲,營運壓力相當大。其次,餐飲業普遍面臨缺工問題,而石頭火鍋又需要現場爆炒,更仰賴人力資源。最後,集團將營運重心轉向 茶六燒肉堂 等更具獲利能力的品牌,因此選擇將拾七全面結束,屬於策略性調整,而非經營失敗。
Q5:拾七的停業是倒閉嗎?
嚴格來說,拾七不是「倒閉」,而是 品牌轉型與資源再配置。它的生意一直很好,甚至用餐時間常常客滿。停業的主因是集團考量租金、人力與長期發展,將黃金店面改為茶六等高價位品牌。換句話說,拾七的結束並非代表「市場不接受」,而是因為集團需要將資源投入更具成長性的方向。這也是餐飲品牌在競爭激烈環境下,常見的策略選擇。
Q6:拾七停業後原址會變什麼?
根據市場傳聞與媒體報導,拾七結束營業後的店面,多數將轉型為 茶六燒肉堂 新門市。茶六同屬輕井澤集團,定位在中高價位燒肉,主打高品質肉品、寬敞空間與沉浸式服務。從經營策略來看,把拾七的黃金地段交給茶六,能讓資源效益最大化。對顧客而言,雖然少了一個平價火鍋選擇,但換來的是另一個人氣品牌,這也顯示集團正在進行「品牌升級」的長遠佈局。
Q7:拾七的消費族群有哪些?
拾七的消費族群相當廣泛,主要包含三大類:學生、上班族與情侶。學生族群因為價格落在 300–500 元區間,既能負擔又能享受質感環境;上班族則把拾七視為下班聚餐、週末小聚的好去處;情侶則因為店內氛圍安靜、不接待 12 歲以下孩童,更喜歡將這裡當成約會餐廳。相較於強調家庭取向的輕井澤,拾七更專注在年輕與都會族群的需求。
Q8:拾七最受歡迎的餐點是哪幾道?
根據常客與網友分享,拾七的必點清單首推 石頭火鍋,現炒湯底是它的靈魂;接著是 剝皮辣椒雞湯鍋,鹹香微辣、雞肉軟嫩,是冬季最受歡迎的選擇;再來就是 雙主餐火鍋,能一次滿足兩種肉品,份量足適合聚餐。這三項幾乎是「點餐保險牌」,每次去都能吃得滿意。
Q9:拾七停業前還能訂位嗎?
在官方宣布停業後,三家分店出現了「最後一波訂位潮」。許多老顧客把握最後機會回味,熱門時段幾乎一位難求。根據網友分享,7 月公告一出,8 月的晚餐與假日場次很快就被訂滿。雖然仍有零星座位,但必須提早規劃,臨時訂位幾乎不可能。這也反映出品牌影響力,即使宣布停業,人氣依舊居高不下。
Q10:拾七未來有機會回歸嗎?
目前官方沒有針對「拾七是否會復活」做出明確說明。不過從集團策略來看,拾七的停業是「資源轉移」,而非「品牌失敗」。未來若市場環境允許,或許有機會以新形式回歸,例如以快閃店、聯名店或次品牌方式再現。雖然不能保證,但在餐飲品牌常見的轉型操作下,拾七的名字並不會輕易被遺忘,仍有潛力再次出現在消費者眼前。
相關報導:輕井澤「拾七」石頭火鍋無預警宣布8/31結束營業!專家估3因難撐
你可能有興趣:最新上架的內容,無論是旅遊、美食、懶人包、主題推薦

